星期四, 12月 06, 2007

MP3使用心得

講到MP3 Player。
最早買的一台MP3 player是在2002年左右買的Creative 64M機種,現在已經找不太到相關的規格跟資料了,從2002年到2007年這段時間之內,Creative也出了很多機種,自然在一片"後浪"衝過來的情況下,"前浪"死在沙灘上這也是無可厚非。

當時這台64M的機器,還可以透過MMC卡擴充,最大支援128M的MMC卡。
不過我只用過32M的卡,傳輸歌曲還得透過專屬的傳輸軟體,或許這算不了什麼,對於廣大的蘋果族人,透過iTune來傳輸歌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。

當年只有64M,說實在的不太實用,而且沒有內建FM Radio Tunner,也沒有辦法當成一般隨身碟來使用,所以買來一下子就玩膩了。
而且那段時間,沒有太多時間聽MP3,除了上班以外,大部分時間都在玩OLG,玩到天昏地暗其他時間也是忙著跟現在的老婆約會。過沒多久,這台就半價拍賣掉了,後來有一段時間在出版社工作,離新家很近,騎車約10分鐘到家,所以也沒有在聽MP3。

講講這台的使用感想好了,機器很薄跟火柴盒差不多,音質也不賴。小小一台能聽音樂實在很不錯,使用上也算簡單,但是螢幕沒有背光,也沒有詞曲同步。那時候不懂事,買下去沒多久就後悔了。功能太少這是迅速脫手的主要原因之一,只有64M放個10幾首歌就滿了,記得當時買花了3000出頭,實在是很貴。

賣掉第一台機器之後,MP3 player一直在進化當中,韓國廠開始出現iRiver,MPIO都出來了,但是這時候的128M MP3是天價,四五千起跳。(那時候Flash的光景正好…)

所以我也沒有太注意這時候MP3的發展,因為沒錢買!

去年看到256M的MP3 Player價格已經跌到1000多塊,所以入手了MSI的256M。這台也陪伴了我一小段時間,這台功能簡單,可以當隨身碟,也可以錄音,也有背光功能。
去新店上班的日子我都會拿這台在路上聽,打發漫長的搭車時間。(昆陽->大坪林)
不過256M那時候買已經不是主流了,當時主流是512M,價錢便宜到不行。
可是Flash的好光景已經過去了,現在市場主流是1G~2G,價錢大概都2000以下,韓國貨如iRiver T60 1G大概是2300~2400左右,MPIO FY700則在2000以下。舊一點的機種就更不用說了。

前一陣子因為摔車手受傷,原本騎機車上班被迫改成搭公車跟捷運通勤,又多出一個多小時通勤時間,所以又開始注意MP3 player。
比較了很久,韓國品牌的iRiver和MPIO就列入我的名單,但是價位仍然頗高,在預算限制下入手了創見的T.520 1G,這台C/P值還不錯,使用起來也容易上手。可錄音,可放FM,可詞曲同步。想要的功能都有了。
原廠連結

而且同時入手一組森海塞爾(Sennheiser) MX400,聽起來效果真的跟之前MSI的差很多,
過沒多久又入手iRiver 128M iFP-380T,不到100元台幣喔。
加運費200元有找,把原本的Firmware更新成無驅版之後,就跟隨身碟一樣,音場效果可以選擇的項目也很多,雖然只有128M,但是高檔貨真的是不一樣。
出力也比T.520要大一些,雖然用三號電池使得它的體積跟7-11的熱狗差不多粗,但是更長的播放時間也是它最大的優勢。

隔沒多久又入手了,MPIO FY-400 256M,同樣也是超低價只要250而已,當初這兩台加起來大概要一萬三四千左右吧,想到這裡覺得自己金變態,每次都買這種老古董,然後用從前的價格自爽。

這兩台現在是我的主力機種,每天玩詞曲同步玩得不亦樂乎。有MX400這款好耳機加上iRiver跟MPIO的加持,聽音樂真的很享受,但是台北捷運的噪音實在太大聲了,低阻抗的MX400配MPIO FY-400在家裏聽音量只要調到7~8,但是在捷運上聽要調到25左右,再這樣聽下去耳朵可能會爛掉@@
不知道抗噪耳機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,真的要入手又是一筆驚人的數字。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