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德昌導演最後一部也是他得到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的得獎作,片長174分鐘。
由於當年在台灣並沒有公開上映,我是從Netflix上看的。
時空背景在2000年左右的台灣,更精確來說是在台北市,我是抱著朝聖名作的心情來看這部片。
楊德昌導演之於台灣新電影是不可抹滅的存在更是不容忽視的大師。
1985年《青梅竹馬》
1986年《恐怖份子》
1991年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》
上述三部作品和我成長過程很近應該也是大師在國片中,讓人很難以忘懷的三部作品。
男主角是吳導吳念真(簡南峻/NJ),他飾演的角色是父親、丈夫、兒子﹑情人。進入中年的自己來看這部作品,
於我有許多共鳴。工作、家庭、感情有許多無可奈何的地方,不是事事都能照著自己想法進行,
但是其他角色也是如此,NJ的周圍的每一個人都是如此,他的妻子、女兒、兒子、小舅子、舊情人,
乃至於鄰居、同事都有各自無奈而無常的人生。
整個故事就圍繞著NJ一家,場景在台北市可以看到當年時空下的台北市街頭,
上了年紀能透過電影看到當年的台北街景是一種綿長的懷念,
那個沒有完全處理過外觀的建國高架橋下,於我看來就像是透過時光隧道般。
NJ的妻子的劇情很短,就像很多人生活中的妻子一樣,丈夫支撐家中主要經濟,
妻子也在外有自己工作,但是還要負起照顧家中老小起居,
也許一個觸發點,精神的天平失去平衡,便上山求道去了...
本來覺得荒謬,可是角色的台詞卻讓人能激起同感。
NJ遇到了老同學也是老情人的Sherry(柯素雲),Sherry見到多年不見的NJ,
有好多話想說好多問題想問,想知道當年NJ離開她的原因,
彷彿是許多人想問自己初戀對象的話...
NJ的大女兒讀北一女,對於男女情感似懂非懂,因為在樓上看到情侶接吻,
忘了倒父親吩咐的垃圾,間接造成婆婆腦溢血昏迷。
她同樣自責,電影中對於她的愛情觀描寫,從鄰居家同年齡的女孩和建中男生交往,
自己也喜歡上那個建中男生,以及從父親NJ角度和舊情人相處出遊來描寫。
楊德昌大師運用了幾個鏡頭,把兩代之間對於愛情的相同和相異做出交代。
還有另一個靈魂人物:洋洋,是NJ的小兒子。
透過他的童言童語,把《一一》這個片名的精神點出,凡事除了表面之外,還有另外不為人知的一面。
雖然起用童星拍攝,但是這些小孩在電影中的演出卻不顯得突兀,
反而讓人省思成年人的思考是否過於制式了。
我很喜歡本片的敘事手法和鏡頭的運用,可能是因為自己也步入中年,
對於「人生」 這個課題,面臨到更多挑戰,也不得不面對更多無奈,
NJ 在劇中的一段話,不知為何一直縈繞在心頭。
NJ:「以前我爸爸每天都在聽音樂,我很討厭他聽的音樂。
(My father listen to music everyday, but I hate his music.)
十五歲時,我初戀了,突然之間,所有那些音樂我都聽懂了。
(When I was fifteen, I fell in love. Suddenly, all of music meant somthing.)
後來,她離開我,音樂卻留了下來。
(Then, she left. But music stay with me.)」
很經典的作品,給步入中年的自己很多感觸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